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2025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2025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游记特点。

2.把握作者游踪、写景的角度与方法。

3.揣摩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

⑴把握作者游踪、写景的角度与方法。

⑵揣摩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

⑴把握作者写景的角度与方法

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字音字形

1.告诫(jiè) 2.弥漫(mí) 3.横溢(yì)

4.震耳欲聋 5.推推搡搡(sǎng) 6.前呼后拥

7.霎时(shà) 8.驰骋(chěng) 9.漩涡(xuánwō)

10.寒噤(jìn) 11.雾霭(ǎi) 12.凝重

13.夺路而走 14.乘隙而进(xì) 15.折返迂回(yū)

16.汩汩(gǔ) 17.湿漉漉(lù) 18.蜂窝杂陈

19.光溜溜 20.怒不可遏(è) 21.铸(zhù)

◆词语释义

1.横溢:(江河等)泛滥;(才华等)充分显露。

2.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3.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4.霎时: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

5.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6.折返迂回:回旋;环绕。

7.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8.蜂窝杂陈:错杂陈列或呈现。

9.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一.创设情景

[壶口瀑布]

1.壶口瀑布在哪里?

预设:黄河中下游秦晋大峡谷

2.下面三幅图片中,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预设:视野宽广、气势恢宏、波澜壮阔、水流湍急、水石相激……

3.你认为哪那一张图片是壶口瀑布?为什么?

预设:3.由上而下观看、形似壶口、水花迸溅、……

……)

[诗句积累]

过渡语:黄河,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代文人墨客也曾写过大量诗文来歌颂:你能说出吗?

预设: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导入新课]

作家梁衡也说过:“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那么,壶口瀑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奇观,让梁衡如痴如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壶口瀑布》。)

二.学习目标

[屏幕展示]

1.了解游记特点。

2.把握作者游踪、写景的角度与方法。

三.文学常识,了解游记

[思考]什么是游记?

预设:

游记是游历的记录,作者把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传说故事、古人逸事、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人生哲理等付诸笔端,以揭示地方色彩和朝代精神,表达思想感情。

“游记散文”游记散文是游记的一种。游记散文真实客观地描述生活,它要求用优美的笔调、生动形象的语言,客观地描述旅游中的见闻感受,文学性很强。

[思考]游记有何特点?

预设:)

内容上包含三个要素:

⑴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⑵所见——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

⑶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结构)

四.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或听范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游踪。

预设:

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简洁入题、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②③④⑤段)):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巧作铺垫、详略有致)

第②自然段:写雨季的壶口瀑布,人们还没有看到壶口瀑布,却被它先声夺人的响声所震撼。)

第③④⑤段:写枯水期壶口瀑布的构造,气势壮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

第三部分(第⑥自然段):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赞美歌颂。(议论抒情、篇末点题)

2.教师朗读第②段,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⑴此段写了什么时候的壶口瀑布?

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雨季瀑布的?

⑶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⑷描写雨季的瀑布有何作用?

预设:

⑴此段写了什么时候的壶口瀑布?

明确:段首句“第一次是雨季”,统领全段。

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雨季瀑布的?

明确:作者分别从视觉、听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培训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K12教育十余年,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