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我国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在当今中国,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崛起,公民在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参与地位不断提升。尤其是重大的公共行政决策,往往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高,涉及到绝大多数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公民如何更有效地参与我国重大公共行政决策过程,成为当下亟待讨论与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公民本身和社会制度两个层面来剖析在我国重大公共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通过结合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我国当下社会现实及政治生态环境,提出若干关于我国公民参与重大公共行政决策的发展和完善的相关策略思考。
关键词:重大公共行政决策;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公民教育;制度完善
1公民参与的相关理论
1.1公民参与的内涵
(1)关于公民参与定义,学者们已作过相当丰富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广义的公民参与概念和狭义的公民参与概念。
广义的公民参与概念。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公民参与覆盖整个政治过程。如,公民参与是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或指社会成员在选择统治者和直接或间接地在形成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分享的那些自愿活动。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公民参与既包括政治领导人的选举,也包括公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
狭义的公民参与的概念。持该类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各自具体的研究领域对公民参与的概念进行阐述。如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研究,公民参与是指对某项公共事务或政策具有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团体,直接涉入政策过程中,以影响政策结果或了解、熟悉有关该政策信息的一种咨询活动。从政治学角度来研究,公民参与是指人民通过投票、组党、加入政治的利益团体等活动,用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治之决定的行动。还有从社区的角度对公民参与加以界定:公民参与是社区的居民运用权力,以决定有关社区中一般事务的过程。
(2)公民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的决策活动---亨廷顿;
(3)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政治使用百科全书(4)公民参与,是指公民个体或公民组织依法投票选举政治代言人,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充当政府的合作伙伴共同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并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活动与过程。
1.2公民参与的方式
公民参与是公民个体或公民组织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活动。公民参与的目的在于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意见、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公民参与的本意是能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起一座桥粱,稳妥地矫正政府行为和公民的意愿与选择之间的矛盾,进而使政治体系能够平稳地、有效率地运转,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在政策的参与过程中,公民会依其能力、所付出的成本、面对公共议题的范围,以及可能发挥的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当、有效的参与方式。虽然公民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复杂,但是基本上可以将其划分成两大类型。
第一、公民的制度化参与,即公民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所规定的参与机制所进行的公民参与和行为。在我国制度内的公民参与形式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宪政制度层面的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实际公共管理的层面的制度安排,它主要包括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社区自治制度等等。公民制度化参与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它是直接的参与;二是它是公开的参与﹔三是它是自主和独立的参与;四是它是合法的参与;五是它是均衡的参与。
第二、公民的非制度化参与,是相对于制度化参与而言,是指公民不通过法律及相关制度所规定的参与机制,而是以另外的方式所进行的政策参与行为,其具体形式主要有行贿、贿选、非法示威游行、静坐抗议、越级上访等。非制度化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具体来说,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参与动机的狭隘性,把参与当成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二是参与方式的非理性化和极端化;三是参与过程的无序化和无组织化;四是参与效果差。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以及公共政策的方式并不仅仅限于政治投票,还有许多可以充分发挥公民参与的制度安排。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公民本身是否愿意以及其自身是否具备参与的能力﹔第二、政府所设计的各种参与制度是否真能够促进公民参与,公民与政府之间是否真的可以互动起来。
2我国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其缺陷
2.1主体即公民本身的原因
1.我国公民主人翁意识欠缺,参与意识不足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官本位”等官僚主义的思想给中国留下了太深的烙印,而马克思主义等科学民主的思想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的时间,还无法完全洗脱封建思想的残余。公民对于政府,还带有顺从性、服从性思维,相较于其他民主政治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我国公民对于民主政治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民主思维滞留拘泥,缺乏必要的公民意识与参与意识。由于受到我国历史上曾有的封建专制政治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docx VIP
- 信息系统上线安全检测和安全措施有效性验证报告(模板).docx VIP
- 中山大学2023-2024学年《病理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附参考答案.docx
- 北京市大兴区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Yokogawa横河电机WT500 Power Analyzer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康复科消防应急预案.doc VIP
- 具有光耦隔离的CAN通信电路及CAN通信系统.pdf VIP
- 合峪萤石矿开采施工承包方案.docx
- 农业指导服务方案.docx
- 安装过程检验记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