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反复手法”考点示例与训练(全国通用).docx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反复手法”考点示例与训练(全国通用).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025届高考“反复手法”考点示例与训练

考点:

1.修辞手法的判定

2.基础组合:绿——反复的表达效果

3.基础组合:树木——反复的好处

4.基础组合:思乡——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

5.基础组合:春风——简要分析反复

6.基础组合:青元花——拟人和反复的表达效果

7.基础组合:山村——拟人和反复的表达效果

【考点研究】

一、反复的概念

1.概念: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2.作用:

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二、“反复”的内容类型

1.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示例】

①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被官老爷所占有;即使大海变成乳汁,我们也无权喝一口。

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作用: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自己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示例】

①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

作用: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

3.语段反复

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示例】

①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作用:用三个“不惊诧”衬托一个“惊诧”,揭露了所谓“友邦人士”的本质。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三、“反复”的形式类型

1.连续反复

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相接使用同一个词句,使语气显得急迫,强烈。

【示例】

①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是句子的反复,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尊敬热爱和深切的想念、不舍。

2.间隔反复

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中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使语句显得连贯,突出中心。

【示例】

①?????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的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袁鹰《井冈翠竹》)

??“一天比一天”是短语的间隔反复,“风雪”“干劲”“毛竹”“竹桥”都强调“一天比一天”“大、猛、高、长”,间隔反复使语句更连贯、整齐。

【附注】

①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的交错使用,是表达的感情有一般到强烈、急切的发展变化,突显了思想感情的急剧变化,感情逐渐浓郁。

②反复与排比相通之处,如果间隔反复的各项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同时有相同的同语,可以构成排比式反复。否则不可将反复视为排比。

③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内容空虚,言辞累赘,是一种不恰当不合理的表达,而反复则是为了突出中心,强调感情。反复常用来加强语气,抒发感情,增强节奏感,也可以用来表惊讶、愤慨、悲伤、决心等情绪。

四、“反复”的作用

1.起强调作用。

2.增强语气或语势。【等同“排比”】

3.反复咏叹,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的作用。

4.让诗文的格式变得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考点示例】

一、修辞手法的判定

【考点解读】

1.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

2.修辞手法的判断

问题1

下列几个句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得山谷。

C.湖水波光粼粼,像是舞动得琴弦,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诉说着,缠绵着。

D.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

答案

C

问题2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A.①拟人 ②反复/借代 ③比喻/夸张

B.①拟人 ②设问/比喻 ③借代/夸张

C.①对偶 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