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吉林省吉林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深海极地成为了我国海洋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和装备”列为重点项目,每年资助多项深海极地研究的科研项目实施,极大地助力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
目前我国海洋科考船已具备了多种海洋要素同步观测、样品采集和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多学科综合调查需求。近年来,我国已自主建造出一批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科考船,对海洋科考事业有极大的助力,典型的科考船包括: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和11000m深海钻探能力。梦想号具有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钻探系统,具有国际领先的大洋科学钻探能力,涵盖基础地质、古地磁、无机地化、有机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钻探技术九大实验室,满足海洋领域全学科研究要求。还有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具备艏艉双向破冰技术的破冰船,能够在1.5m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我国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雪龙2号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自洽、智能化运行等,是一艘智能化船舶,从2019年开始已执行多次南北极科考航次。
(摘编自杨锦坤《国内外海洋科考现状及发展趋势》)
材料二:
欢迎来到世界的尽头——南极。在你眼前除了无尽的冰雪,只有它!它就是“当今中国掌管冰雪的龙”,人称“雪龙2号”,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那么它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条通往南极的道路真的很难吗
接下来我们将尝试回答刚才的问题。但首先我们需要破开这层1米厚的坚冰,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你猜得没错,正面刚!从正面看去,“雪龙2号”的船头下方有一个特殊的凸起,叫作破冰箱柱。在大约每小时4-5公里的航速下,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可以轻易劈开厚度1.5米内的冰层,这就是最简单的“连续破冰”。而当我们逐渐接近南极大陆,冰层厚度开始超过1.5米,如果是你,该如何应对选项A,让船头更尖;B,让船速更快,请选择!正确答案是——泰山压顶!你会发现船头的水下部分是一个约20度的锐角。尽管相比一般船舶的(球鼻型)船艏,这样的形状会增大船体的阻力,但在这里,它却能帮助船体冲上冰层,从而借助自重和动能将冰层压碎,被称作“冲撞式破冰”。
现在你面前的冰层已无法阻挡你了,但前方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冰脊”!它们由浮冰挤压而成,松散的结构更容易把船卡住,令其难以脱身。对此,“雪龙2号”会怎么做呢它需要亮出对付冰脊的专属武器,在船尾下方有两台能够360度转动的吊舱推进器,它底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就像刨冰机一样,可以将海面下的冰脊削碎,并形成抽吸作用,实现上下夹击,被称为“艉向破冰”。这样一来,即便面对20米厚的冰脊,“雪龙2号”也能来去自如,这也让它成为了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艉船艏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不过,想要抵达南极,光靠“披冰斩脊”就够了吗南大洋海域的风浪,是科考队员们每年都要交手的敌人——魔鬼西风带,它位于南纬45度到60度之间,是进入南极的必经之路。西风环流在广阔的南大洋畅通无阻,使得这里常年盛行10级以上的大风,即便是万吨重的巨轮,在咆哮的风浪中也如同一叶扁舟。但如果你乘坐的是“雪龙2号”,体验一定截然不同。你看这些船体两侧的水舱,通过船底管道彼此相连,能根据不同的波浪环境调控水流,从而部分抵消船舶的晃动,极大地缩小了“雪龙2号”的摇摆幅度,让船体“稳如泰山”。
可是,作为占据了世界造船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造船大国,中国为什么在破冰船领域却落于人后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南极。这是中国最北的港口——辽宁锦州港。即便在全年最寒冷的一月,冰层常规厚度也不过20厘米,普通船舶也能自由进出。而这是位于芬兰的赫尔辛基港,承担芬兰对外贸易50%的货运量,但它每年却有1/3的时间处于冰冻状态,需要破冰船开航。
相较之下,我们的港口看起来“遥遥领先”,但这对于制造破冰船而言,却是一个天然的劣势。就像设计飞机必须借助风洞一样,破冰船也有自己的“风洞”,人称“冰池”,用来模拟真实的海冰环境。由于缺乏足够的冰区经验,中国的冰池尚未实现对极地海冰环境和航行阻力的完美复刻。这也是为何在设计“雪龙2号”时,设计阶段的基础实验仍然需要在芬兰完成。
那么,既然造一艘破冰船如此困难,极地又似乎遥不可及。我们真的需要它吗当我们把视角从中国拉远,你会看到:向北一条横跨北冰洋的冰上丝路,正等待开辟,相比传统的贸易航线,距离将缩短1/4;向南,这片鲜有人类足迹的大陆——南极,正等待着人们的科学探索。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能力抵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