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pptxVIP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约束力。;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中华法系——儒家礼教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宗教伦理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文法秦律引经决狱以经入律礼法结合

个个个个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魏晋唐宋元明清

德治与法治之争法律儒家化

礼法之争礼法结合;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礼法之争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以礼入法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礼法之和;

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

法治的

习惯法起源《禹刑》。商有乱政,而乱政,而作《九刑》”。)世也。

——《左传·昭公六年》;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礼法之争;

(2)叔向和子产在争什么?要不要公布刑罚

(3)“铸刑书”有何影响?宣告了成文法的诞生,确立了“法律公开”的新兴地主阶级立法原则;推动了各国立法运动的开展和依法治国观念的传播;

学派;

结合教材P46“史料阅读”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在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观点的异同,思考其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异:法家强调国君用法律治理国家和百姓;君主要赏罚分明;儒家强调礼是治理国家社会的重要手段,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礼的规范来维持。

同:都是通过约束君臣、国家、社会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都是寻求理想的治争论实质: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

材料一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并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们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

材料二法家思想??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不断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思考:战国统治者作出怎样的抉择?归纳其主要原因。

采纳法家思想;

适应统治者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極(jí)之”;周武王伐

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

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

C.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萌发

D.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

(2021·北京高考)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

“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3.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初铸刑书时,晋国的叔向致

信于他,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但子产仍坚持他;

4.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

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5.春秋战国时,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

人”,法家则主张“以刑去刑”“以力服人”,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发展趋势的基本特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诸法合体

C.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辅

D.礼法结合;

6.“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二

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时间;

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

完成:唐朝法律的儒家化,至唐律基本完成。;;

詈之致尽,理无可宥,江陵虽遇

赦恩故合枭首。妇本以义,爱非天属,黄之所恨,情不在吴……吴可弃市。

——程树德《九朝律考·晋律考

文档评论(0)

向阳暖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