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B6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546—2017代替DB13/T1546-2012
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2017-03-29发布2017-06-01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1546—2017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3/T1546-2012《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修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植保植检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邢台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秀芹、刘莉、董志平、马继芳、王玉强、王维莲、郭丽伟、曹烁、陈立涛、徐璟琨、史均环、王孟泉、张全力、陈哲、吴春柳、张小龙、陈秀双、李彦青、安立云、李利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3/T1546-2012。
DB13/T1546—2017
1
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二点委夜蛾主害代发生程度分级指标、成虫诱测、生态因子调查、幼虫及危害系统调查和普查、越冬基数调查、预测预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点委夜蛾发生区域的虫情测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主害代
是指为害夏玉米苗的二点委夜蛾第二代幼虫。
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为五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二点委夜蛾第二代(即主害代)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以幼虫虫口密度、玉米苗被害株率为指标,同时参考发生面积比率确定发生程度,各级具体指标见表1。
表1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指标
发生程度级别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虫口密度(头/百株)
0.5~6
6.1~9
9.1~18
18.1~35
35
被害株率(%)
<3
3.0~5.0
5.1~10.0
10.1~20.0
20
发生面积比率(%)
≤10
10
20
20
20
4成虫诱测
灯光诱蛾为主,性诱剂诱蛾作为补充。
4.1灯光诱蛾
4.1.1诱测工具设置
在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无干扰光源、视野开阔的田间,按照安装要求架设1台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
4.1.2诱蛾时间
DB13/T1546—2017
2
从3月15日开灯,至10月31日结束。
4.1.3观察记载方法
每日统计成虫诱集数量,雌、雄蛾分别记载,结果记入附表A.1,并填写当日20时的气温、降雨量、风速和天气状况。
4.2性诱剂诱蛾
4.2.1诱蛾时间
3月15日~7月5日。
4.2.2方法
在田间放置性诱剂水盆诱捕器,三盆为一组,每个诱捕器间隔40m~50m。诱捕器底部高出作物冠层顶部10cm~20cm。适时补水和洗衣粉,每日早晨捞查一次蛾,将检查结果记入附表A.2。
水盆诱捕器的制作方法:选用绿色塑料盆,口径25cm~30cm,深15cm。将细铁丝穿过性诱剂诱芯橡胶塞的小头一端,并固定诱芯于盆口中央。在盆沿下1cm处对称钻两个排水孔,盆内注清水至排水孔下沿,并加少量洗衣粉(浓度约0.3%),搅拌均匀。调节铁丝高度,使诱芯底部高出水面0.5cm~1.0cm。
5生态因子调查
5.1生态调控措施应用情况调查
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期调查生态调控措施应用情况,主要分为旋耕和耕翻、清除田间麦秸、小麦灭茬、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小麦收割机秸秆粉碎等技术措施应用面积,统计生态调控措施占麦茬夏玉米种植面积的比率。调查结果记入附表A.3。
5.2秸秆腐熟程度监测
从6月下旬幼虫始见期开始,对小麦秸秆腐熟程度进行调查,每3d调查一次,共调查3次,结果填入附表A.4(秸秆腐熟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C)。
6主害代幼虫调查
6.1幼虫发生数量和为害情况系统调查
夏玉米出苗开始调查,每3d调查一次,至蛹盛期结束。
6.1.1调查田块
选前茬为小麦且田间散落麦残体较多的早播和适期播种的夏玉米田各1块,面积不小于2亩。
6.1.2调查方法
6.1.2.1虫量调查
定田不定点调查,随机五点取样,每点1m2(分别记录玉米根围10㎝内虫量和苗基外延30cm的虫量)。扒开地表覆盖物,查找幼虫,分龄期计数,同时调查植株被害情况,将调查结果记入附表A.5。
DB13/T1546—2017
3
6.1.2.2被害株率系统调查
玉米出苗开始调查,每3d调查一次,至蛹盛期结束。选取有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302T 112-1999 黄瓜品种(津春五号).pdf
- DB1302T 113-1999 黄瓜品种(阿酥绿五号).pdf
- DB1302T 114-1999 黄瓜育苗技术规程.pdf
- DB1302T 115-1999 黄瓜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1302T 116-1999 茄子品种(千两二号).pdf
- DB1302T 117-1999 茄子品种(紫绀仙台).pdf
- DB1302T 118-1999 茄子育苗技术规程.pdf
- DB1302T 119-1999 茄子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1302T 120-1999 辣椒品种(韩国巨星).pdf
- DB1302T 121-1999 辣椒育苗技术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