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1.pptx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1.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课前导入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汇报人:马老师

学习目标一、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赏析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虚心接纳别人的建议,虚怀若谷的情操

作者与背景介绍二、

魏征(580—643),字玄成,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作者介绍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创作背景

翻译与整体感知三、

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问题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疏”通称“奏疏”。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类文体的通称。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文化常识

“讽、谏、谤、讥、诽”区别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公开指责。讥指责别人的过失,是微言讽刺。诽是背地里议论。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继任皇帝一般称为“宗”。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后,每个皇亲才都有了庙号。年号,新皇登基,为区别上一任皇帝,纪自己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自汉武帝继位始有,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文化常识:帝号,包括庙号、年号、谥号、尊号、国号

谥号,由礼官为古代帝王死后议上。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只有诸侯、嫔妃、帝王将相、卿等有身份的人才有,平民没有。谥号可褒可贬。)尊号,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亦作为帝号。始于唐朝武则天(天后、则天大圣皇帝)时期,尊号字数不一,常遇事而累加。国号,国家称号,中国古代国号就是一个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例如: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帝号:清圣祖康熙皇帝谥号:仁庙号:圣祖年号: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