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当“刺头”学生说:你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时,意外却发生了——我的教学之路.docx

当“刺头”学生说:你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时,意外却发生了——我的教学之路.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刺头”学生说:你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时,意外却发生了——我的教学之路

哎,当老师的都懂!

班里总有几个活宝,别人站起来正经回答问题,后头立马蹦出个学人精,跟复读机似的把人家答案又念一遍。

边上还有个“刺头”的使劲接茬。

这俩人一唱一和跟说相声似的,把全班逗得拍桌子跺脚,教室里嗡嗡响得跟菜市场似的。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是生气地说上一句:闭嘴!还是罚那几个同学站着听课?

昨天上语文复习课的时候,班上有个叫李轩的调皮学生,老爱接别人的话茬。

这不我看他又在重复别人的回答,就顺着说了句:“老师还没七老八十,耳朵灵着呢。”这孩子倒是机灵,一下就听出我话里的意思了,马上就闭上了嘴巴。

结果班上另一个刺头学生小夏接话了:“那你的头发咋几乎全白了?”其实我就是额头前有点白头发。

教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这不是第一次被学生怼,好在班里有几个贴心的孩子,立马就护着我:“你咋能这么说老师呢,太没良心了!”

要是换作以前,我这驴脾气肯定会回上一句:我头发全白了,关你什么事,就是有,那也是你气的!

现在我没有生气,而是问同学们:“刚才小夏说‘老师的头发几乎全白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呀?”

大家起初有些莫名其妙,不懂我葫芦里卖得什么药,然后才一起回答:夸张。

我接着问:“那夸张在这儿有什么好处呢?”

这时候李轩又冒出来一句:“就是生动形象地说明老师白头发好多好多呗!”

“不对,是强调突出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任劳任怨、操心过度,才长了这么多白头发。”语文课代表急得站起来说道。

这个课代表关键时刻还真是给力。

其实啊,听到小夏说那话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语文园地二词句段运用:夸张句的用法和好处。

如果当时我只说“别乱说话”,或者顺着玩笑打圆场,就错过了一次深入理解“夸张”的机会。但通过追问“夸张的好处”,学生不仅复习了知识点,更自然地联想到“白发”背后的情感。

当我们遇到“刺头提问”,先剥离情绪看本质,试着把握好这几点,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1、接纳学生的“不完美表达”:青春期的孩子个性张扬,就喜欢怼人,我们别急着否定,先接住他们的真实;

2、用“学科化回应”代替“情绪化反应”:比如学生调侃“老师你好严厉”,可以问:“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老师的严厉,你会怎么说?”

3、20秒法则:回应前强制20秒沉默(学生会在这段时间自我审视,认识自己的错误)??

4、修复重于惩罚: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认错,而在于建立新的沟通模式

写在最后:

学生的每个意外发言都是非预设的,用对了就能四两拨千斤。

那些调皮话、小插曲,经过教学智慧的转化,都会变成让知识生根发芽的养料。

毕竟,最好的教育永远发生在意料之外,却又在准备之中。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