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8历期末】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docx

【8历期末】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教学素养测评

历史

下册全部题号

题号

----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座位号

注意事项:共19小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得分

得分

评分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受到了民主的滋味。”由此可知“各路英豪济济一堂”的目的是

A.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D.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历史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下图反映了

A.“一五”计划建设成就B.我国交通建设发展

C.我国轻工业的起步D.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3.下图年代尺中①处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D.严重挫折,阶级斗争

4.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到了6月17日,又提出《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这反映出我国

A.民族的凝聚力强化B.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经济调整工作完成D.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5.下图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启了人力资源市场化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6.在1978年和1985年,他曾两次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78年他发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992年他又进行了南方谈话。这两次重大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都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C.都强调计划和市场的作用

D.都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7.我国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北盘江大桥,连接云南、贵州;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连接青海、西藏,改善了少数民族的交通状况,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

A.政治改革B.经济建设C.文化发展D.社会稳定

8.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等九个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于大湾区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强海峡两岸友好往来B.洗雪百年国耻

C.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D.推进祖国统一

9.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谈,双方达成的“共识”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反对和遏制“台独”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10.下面为某班同学收集的一组图片。请为他们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祖国统一B.和平外交C.“两弹一星”D.钢铁长城

11.1951年至1953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只有1个国家;1953年到1959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14个。促使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我国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系列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这次会议

A.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B.打破了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3.下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