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教授始终关注着人类头顶上的这片星空,捕捉那一缕缕从天际出现的曙光,点燃创新的激情,用沸腾的热血迎接祖国科技事业新的黎明。

陈芳允认为,中国卫星导航计划之所以出现迟滞,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发展之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不仅技术要求高、工程难度大,而且还是个吞金熔银的“时尚游戏”,像美国建设GPS那样,动辄投入数十亿上百亿美元,这对改革开放初期GDP总量仅有4587.6亿元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天文数字。然而,卫星导航系统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时尚游戏”,国家再穷,再“玩不起”,也要“玩”。不仅要“玩得起”,还要“玩得像”。“玩不起”,再像样的玩法也白瞎;“玩不像”,同样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怎样才能让中国在世界导航定位技术领域既“玩得起”又“玩得像”呢?陈芳允、沈荣骏、孙家栋等我国老一辈航天科学家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经常相互交流探讨。陈芳允把大家的讨论成果予以总结提炼,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双星定位系统”的设想,并在世界上首次设计了系统的通信功能,这种当时独有的通信功能,不仅像GPS那样能让人知道“我在哪里”,还能告诉别人“我需要什么”。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双星方案而不是像美国GPS那样搞30颗卫星的大工程,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当时的国情是既没经验又没钱,刚起步时不宜冒进,必须逐步积累,以取得研制经验。

“双星定位系统”设想提出后,陈芳允和高级工程师刘志逵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资源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当时,已年过古稀的陈芳允,还经常到国家航天主管部门宣传“双星定位”方案。研究所很快成立了以刘志逵为组长的“双星定位系统”验证小组。1986年12月13日,国家航天主管部门基于论证小组的前期成果,专门组织了“双星定位系统”论证交流会。会后不久,“双星定位系统”的论证正式立项,并开始演示验证。

经过几年的准备,1989年9月4日,研究团队首次进行了星地对接试验。凌晨4点多,演示操作手忐忑地按下信号发射键。显示屏上一下子跳出卫星发回的信号,很快又得到主要性能指标:定位精度优于二十米!双向定时精度二十纳秒!短报文双向通信畅通!它就像漆黑的天边跳出的一抹曙光,一下子把中国卫星导航之路照亮了!“双星定位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众多技术攻关人员激动得欢呼雀跃,相拥而泣……“双星定位系统”首次星地对接演示就收到卫星信号,而且所有功能模块一次性完成验证,尤其是定位精度与美国第一代GPS的定位精度非常接近,堪称奇迹。

(摘编自龚盛辉《中国北斗》第二章,有删改)

材料二:

按研制惯例,卫星选用正方体外形、“竖着飞”的飞行姿态,如果照这个老思路设计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散热问题就非常棘手,不解决这一问题,研究甚至可能走进死胡同:因为新一代北斗卫星是1000千克以下的小卫星,而功能要求非常高,功率也水涨船高,达2000多瓦,采用面面相同的正方体外形,根本无法解决散热问题。是遵循传统还是另辟蹊径?经过几番“头脑风暴”,林宝军带领团队将卫星正方体外形改为长方体,把“竖着飞”变成“横着飞”。这样一来,卫星几个面表面积有所不同,较小的面朝向着太阳,较大的面作为散热面,热辐射减少,散热速度提高。

航天事业投资大、风险高,为确保卫星上天后安全无虞,在进行方案讨论时,与会专家心里通常都有一个尺度,那就是卫星上的设备器件技术要有70%是经过上天验证的。尤其像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这种采用“颠覆式”创新技术的卫星,是难以领到“通行证”的。

为了让创新技术能得到科学的验证,导航总体主任设计师蒋桂忠带领研发团队一直守在真空环境实验室,从事原子钟单舱热平衡、整星热平衡等试验。方案讨论时,有不少专家说:“没有上星走一遭,怎么证明它没有问题?”可当研究团队拿出充分的验证仿真数据,耐心地讲出自己的依据时,老专家们心悦诚服,一致同意给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放“通行证”。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见过它的人,无一不被它的“美丽”所吸引:“卫星居然还能做得这么漂亮啊,简直就是一位身段苗条的飞天仙子!”北斗人攻克了具有

文档评论(0)

yjhbest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