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重难点11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苏联的探索-2025年中考历史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重难点11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苏联的探索-2025年中考历史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难点11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苏联的探索

考点要求

三年考情

2025命题预测

理论诞生与尝试

2024·T26·马克思主义与第一国际

本专题考点频率不高,但在中考考查难度较高,以选择题为主;高频考点有在《共产党宣言》、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三个考点。其中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921年苏联实行以余粮收集制为特征的新经济政策两个知识点在中考中反复出现;

理论实践与探索

理论发展与改革

理论丰富与创新

【专题线索】

专题综述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把握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线索一:

理论诞生与尝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线索二:

理论实践与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线索三:

理论发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线索四:

理论丰富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巨大

【易错专攻】

一、理论诞生与尝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早期革命活动

(1)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2)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3)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意义

①是的科学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开放的理论。

②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一国际的成立

1864年,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巴黎公社的成立

1871年3月28日,法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伟大尝试。

知识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理论尝试

二、理论实践与探索

(一)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主力

结果

性质

1917

彼得格勒

列宁(布什维克)

工人士兵

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俄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建立苏维埃政权;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3)意义:

①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大意义)

②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而实行的新的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探索的开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

余粮征集制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可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取消市场

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制

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注意:(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在何处?(也就是“实质”)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适度的发展商品经济。

(2)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①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③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工业化(斯大林)

1、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评价:重点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短时期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它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后来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评价: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原料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但农民利益受损,挫伤农民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1、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世界最早);

2、1936年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苏联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对国际关系“二战”的影响);后来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度障碍;它也是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注意:?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②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符合国情。③重、轻工业、农业要协调发展。

三、理论发展与改革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建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2、苏联继续冷战的表现:

①1949年,建立“经互会”②1947年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杜鲁门主义)

③斯大林按照苏联模式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