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和程控
;第一例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于1958年10月在瑞典一家医院成功植入,至今已经有50余年,已成为目前最为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治疗技术之一;起搏器的植入仅是一种手术治疗过程
术后能否保证起搏器在最佳工作状态、发挥最大功能则是一种长期的随访和程控过程
假如起搏器参数设置不妥,也许导致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必须对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定期进行随访—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必要时调整起搏器参数—保证起搏器发挥正常功能
发现电池耗竭,应及时更换起搏器—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加拿大起搏器随访指南;英国心律学会随访指南;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技术支持和有关知识教育
保证病人术后安全、舒适和安心
保证检测设备安全精确、功能领先,并完善保留每次随访记录。负责起搏器检测人员应及时发现问题和并发症,并作出合适的处理
最大程度地提高安全性和效率以满足临床诊治的规定;按地方、制造商和国家随访制度定期进行随访
贯彻制造商、医药保健署(MHRA)的有关指导方针和提议
告知医药保健署、制造商有关任何设备和起搏系统潜在的问题
提供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完善和便捷的沟通渠道;起搏器植入年限决定于制造商的提议和预期电池寿命,一般7-
起搏器植入年限超过7-应当每6个月随访1次直到起搏器电池耗竭
起搏器植入年限超过了制造商提议期限或电池寿命下降则每3-6个月随访1次;临床随访目的;
大部分病人属常规随访
常规随访
电池寿命
心房和心室阈值
心房和心室阻抗
P-和R-波的振幅
直方图和起搏/感知
参数记录;临床随访适应症;;起搏器程控四环节;起搏器程控环节-1;ERI指示器
基础频率间期会增长100毫秒
86.3PPM/2.5volts
在问询时到达ERI会显示出来;起搏器程控环节-1
电池电压以及电极导线数据分析
;电极阻抗测定;;;起搏器程控环节-2;心房阈值测试;心房阈值测试;心房阈值测试;心房阈值测试;心室阈值测试;心室阈值测试;心室阈值测试;心室阈值测试
AV阻滞时需要尤其注意;;夺获障碍少见原因;起搏器程控环节-2;心房感知测试;心房感知测试;心房感知测试;心室感知测试;心室感知测试;心室感知测试;心室感知测试;感知安全余裕;感知低下;;起搏器程控环节-3;;诊断–心率分布历史纪录;诊断–AT/AF发作趋势;诊断–AT/AF负荷趋势;起搏器程控环节-4参数的设置和更改;参数的设置和更改;参数的设置和更改;参数的设置和更改;起搏器程控环节-4;在美国,每年约有21%的植入双腔起搏器
患者到起搏器门诊随访1次,约36%植入单腔起
搏器的患者每年随访1次
在我国,近年来起搏器的植入数量不停增
加,但起搏器的术后随访并未广泛开展,其中
原因之一是患者多采用直接到医院就诊的措施
进行随访;只有一部分距医院较近,就诊以便的患者到医院随访
大部分患者,因离医院较远、交通不便等原因,术后未能进行定期随访
有些患者直到出现异常状况,甚至由于起搏器电池完全耗竭,再次出现晕厥等症状才到医院就诊;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系统诞生于1986年,
最常用的随访方式是定期的门诊随访结合电话
传播监测(transtelephonemonitoring,TIM),
现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以美国为例,1997年全国有远程随访中心750家,每一种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都加入某一家远程随访中心
国内第一家远程起搏器随访中心,1998年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远程随访系统重要设备包括
专用音频电话一部,此电话用于传播起搏心电图。传播时将电话机接入家中电话线,然后将两个腕式电极戴在患者的双腕部即可传播起搏心电图
专用磁铁一块,用于测试患者起搏器的磁频;患者在家中通过电话线将起搏心电图、磁铁频率等信息传播到起搏随访中心
起搏器随访中心根据搜集和保留的患者心电记录和资料,定期检测并及时排除故障,优化起搏参数,告知电池靠近耗竭的患者及时更换起搏器,防止发生危险;展望—遥测管理;伴随技术的进展
—起搏器体积越来越小
—功能越来越多
—使用寿命越来越长
—智能化和自动化的
程度也越来越高
起搏器数量和种类的增长,加重了随访的承担和对程控所需要知识的规定;起搏器技术的挑战不仅在于起搏器的植入,
更重要的在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的长期随访
和程控过程;伴随心脏起搏器治疗适应症的逐渐拓宽,从单纯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