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41∕T 1614-2018 单孢杂交平菇品种选育技术规程.docxVIP

DB41∕T 1614-2018 单孢杂交平菇品种选育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B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614—2018

单孢杂交平菇品种选育技术规程

2018-06-19发布2018-09-19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41/T161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维丽、康源春、张玉亭、袁瑞奇、孔维威、胡素娟、刘芹。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韩玉娥、段亚魁、宋志波、徐柯、崔筱、孟庆涛。

1

DB41/T1614—2018

平菇单孢杂交品种选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孢杂交平菇品种选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亲本选择、单核菌丝的制备、单孢杂交、新菌株筛选、鉴定和保藏。

本标准适用于平菇单孢杂交新品种的选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3—2008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

GB/T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GB/T21125—2007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程NY/T119—1989饲料用小麦麸

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844—2010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食用菌

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358—2007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JC/T479—2013建筑生石灰

DB41/T1211—2016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规程DB41/T1186—2015平菇熟料栽培技术规程

农业部第62号令《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06年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2006和GB/T21125—200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担孢子

经核配和减数分裂后在外生于担子上形成的孢子。3.2

单孢子分离法

通过分离单个孢子以获得真菌纯培养物的方法。3.3

菌株

由单一细胞个体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及其后代。3.4

2

DB41/T1614—2018

品种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改良,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品种名称。

3.5

对照品种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主栽品种。

4亲本选择

选择生物学性状优势互补、亲缘关系较远、生态差异大、特异性差异显著的菌株为亲本。

5单核菌丝的制备

5.1孢子收集

挑选第一茬菇颜色均匀、菇型完整,能够代表亲本菌株生物学特性的8成熟整朵子实体为种菇,选取其中1~2片菌盖为种菇,放置在干燥洁净与孢子颜色有差异的纸张上,折叠存放,保持环境温度24℃~26℃,湿度55%~65%,放置12h~18h,即可得到孢子印。

5.2单孢分离

5.2.1一步稀释法

无菌针挑取0.1mm×0.1mm孢子印于灭菌后的400mL无菌水内,混合均匀,吸取1mL孢子混合液移入PDA培养基内,旋转培养皿,使悬浮液铺满培养基表面。

5.2.2梯度稀释法

250mL三角瓶加入100mL纯净水灭菌备用,无菌接入一环平菇孢子,摇匀。选用4~5支20ml试管灭菌备用,每支试管内加入9mL无菌水,吸取1mL孢子悬浮液加入1号试管内摇匀,吸取1mL1号试管内孢子悬浮液加入2号试管内,稀释至10-4~10-6,显微镜镜检,以视野内保留4~5个孢子为宜,吸取1mL孢子悬液移入PDA培养皿内,旋转培养皿,使悬浮液铺满整个皿内培养基表面。

5.3单孢鉴定

5.3.1插片培养

将接有孢子悬浮液的培养皿,放置于25℃培养箱培养5d~6d,肉眼能见孢子萌发,取灭菌后的0.5μL~10μL移液枪枪头,垂直对准萌发的孢子,扎取,携带培养基转入新的PDA培养皿内,25℃培养7d。萌发后的菌丝再转接至新的培养皿内,距接种点0.5cm处,插入无菌盖玻片,25℃培养,以30~40个培养皿为宜。

5.3.2显微镜检

取洁净载玻片滴入0.5mL去离子水或棉蓝染色液,取出长至盖玻片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