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2—
—PAGE1—
农村劳动力资源分析情况报告
我县是XX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按照工作要求,我县依托村劳动力监测点对16-59周岁户籍人员信息(除现役军人、高校在校学生、服刑人员、重残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开展了全覆盖摸排。下面,将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县农村劳动力70.10万人,其中男性37.63万人。截至20XX年3月,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91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6.92%。
二、转移就业情况
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91万人。其中:县内转移7.9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16.84%;县外市内转移8.7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18.57%;市外省内转移11.9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25.49%;省外转移就业18.3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39.10%。
(一)转移就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XX岁及以下2.2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4.71%;25—39岁17.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36.88%;40—49岁9.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20.53%;50岁及以上17.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37.88%。
(二)转移就业劳动力文化结构
初中及以下37.8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80.58%;高中、中专7.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15.20%;大专、本科1.9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4.16%;研究生及以上308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0.06%。
(三)转移就业行业结构
从事建筑业12.2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26.07%;制造业13.4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28.59%(其中,鞋服产业0.6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1.47%);服务业及其他21.2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45.34%。
(四)转移就业区域分布
省内转移就业主要集中在县内7.90万人和成都地区9.95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16.84%和21.21%。省外转移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1.31万人、沪苏浙6.82万人、闽粤琼4.3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2.80%、14.54%和9.29%。其中“季节性候鸟式务工”5.8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12.39%。
三、劳动力特点
(一)劳动力总量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20XX年农村劳动力总量比2018年减少3.4万人。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新增劳动力总数少于年满60周岁人员退出劳动力总数;二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农村观念的转变,16周岁以上农村人口继续读书的比例在上升,在读学生不作为劳动力进行统计。
(二)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
与前几年相比,劳动力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总数及所占百分比均呈较明显下降态势,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总数及所占百分比均呈较明显上升趋势。原因:一是退出劳动力统计人员多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二是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和观念转变,教育年限逐渐延长。
(三)劳动力以转移就业为主
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70.10万人,转移就业46.9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6.92%。未转移就业者多因自身文化水平低、劳动能力弱或个人家庭牵绊等原因导致未转移就业或暂未转移就业。
(四)转移就业所从事的行业向服务业和其他产业转移
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但通过近三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看出,从事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XX年6月初统计达到45.34%。原因:一是新成长劳动力大多不愿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二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建筑业和制造业不景气,原建筑业和制造业从业人员向其他行业转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技能缺乏。一是部分劳动者培训意识薄弱,不愿参加培训,靠体力劳动挣钱,认为培训浪费时间,有没有技能都一样,存在培不培训都挣钱的心态,导致职业能力差。二是由于劳动者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弱、技能掌握难等特点,虽然在参加就业部门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后,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与用人单位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就业能力依然缺乏竞争力。
(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偏低。劳动者转移整体呈现自发性特点,多通过亲友介绍或自发转移的方式寻找工作。近年来,虽然每年在春节后,都组织了返岗“点对点”包车,但总体来说,搭乘人员并不多。
(三)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劳动者在务工过程中虽然知晓了部分法律法规的存在,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但在工作时,在用人单位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不按时发放工资时,仍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导致他们在发生劳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