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二、规程修订背景
〔一〕林业开展战略转变(方向与任务)
1、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森林的第一需求。
3、生态产品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4、木材产品的需求又是刚性需求。
〔二〕造林成为修复生态和开展林业的主要手段
1、造林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局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造林是尽快恢复森林和修复生态的唯一有效措施,对森林破坏严重地区、少林地区尤为重要。
;3、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2021年11月17日发布〕。
4、重点生态工程以造林任务为主。
〔三〕我国造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1、人工造林比重在下降,但规模仍然较大。
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方案?。3个阶段性目标是:
——到2021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到达20%〔20.36%〕,森林蓄积量到达132亿m3〔137.21亿m3〕,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森林面积1.95亿公顷)
——到2021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到达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到2050年,比2021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到达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地下茎造林
移栽母竹
移鞭
分蔸造林
3.3四旁〔零星〕植树
3.4伐前更新
3.5更新造林
3.6林冠下造林
伐前更新造林
有林地补植
3.7造林地
3.8适地适树
3.9造林区域;3.10幼树
3.11纯林
3.12混交林
株间混交
行间混交
带状混交
块状混交
植生组混交
3.13造林典型设计
3.14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栽植密度〕
3.15整地
3.16树种配置;3.17种植点配置
3.18林业有害生物
3.19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3.20感病指数
3.21造林成活率
3.22造林面积保存率;;5造林作业设计
〔对象、依据、内容、审批〕
5.1作业设计对象
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造林作业设计。
5.2作业设计依据
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规划、方案和造林工程实施方案、经批复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5.3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根底上,进行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模式设计,提出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的安排及防止或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或措施。具体程序和内容按照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833.7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定执行。
5.4作业设计审批
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报林业主管部门或造林工程审批〔审核〕部门批准。
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实施。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再报原设计批准部门批准。;6造林方法适用条件
〔播种、植苗、分殖〕
6.1播种造林适用条件
6.1.1一般条件
a)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
b)鸟兽害较轻的地区;
c)具有大粒种子的树种,或者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
d)种子来源丰富的树种。
6.1.2穴播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手工或小型机械的播种造林。
6.1.3条播适用于土地平坦以及手工或各种机械的播种造林。;6.2植苗造林适用条件
各种立地条件以及可以人工培育苗木的各树种,特别是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或地表植被覆盖度高以及鸟兽害危害严重的造林地。
6.3分殖造林适用条件
a)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地下茎的树种。
b)造林地水分条件较好。;7种子和苗木
〔一般规定、种子、苗木、种条〕
7.1一般规定
a)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要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