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清热利湿方中的“以温通解郁热”治法.docxVIP

浅析清热利湿方中的“以温通解郁热”治法.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清热利湿方中的“以温通解郁热”治法

赵姣姣葛晓黄继勇

[关键词]?急性痛风;清热利湿方;温通法;反佐;引经;火郁发之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11.023

1??理论含义

1.1??寒热反佐,同气相求

《类经》曰:“甚大寒热,则必能与违性者争雄,能与异气者相格,声不同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如是则且惮而不敢攻之,攻之则病气与药气抗衡,而自为寒热以开闭固守矣。是以圣人反其佐以同其气,令声气应合,复令寒热参合,使其始同终异,凌润而败,坚刚必折,柔脆同消尔。”清热药与疾病寒热性质相反,病与药易发生格拒不受之象,张介宾有言:“以寒治热而热格寒,则反佐以热而入之.…..是皆反佐之义”[8]。加入温通药与病性同气相求,防止格拒寒凉,又能以异气相激之力增加君药效力,使清热利湿方成为效宏力专之品。

1.2??引经报使,搜剔湿热

引经药是能够引导方中余药直达病所或引导诸药、气血、病邪到达人体特定部位的一类中药。《医医病书》言:“药之有引经,为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响导也。”清代尤在泾《读书笔记》中记载:“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佐使,则不通病所”。引经药通常为一方之佐使,辅助君臣增强药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10]。清热利湿方中寒药性味沉降,多滞,药力运行能力欠佳,难达病所,配伍威灵仙、延胡索等作为佐使药,以其辛温之性可通行药力,又因其与红肿热痛受累关节同气相求,故而能作为引药导引诸清热之品直达病所,清利窠臼湿热,有祛邪达釜底抽薪之意。

1.3??辛散通热,火郁发之

“火郁发之”一词最早记载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火郁发之。”?“气有余便是火”,凡气机郁滞,火热内伏者皆可称之为火郁证[11]。清代何梦瑶《医碥》有云:“百病皆生于郁”。“郁,鬱也”,为停滞、阻塞不通的状态。《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指出“郁”乃气血不和之因,诸病始生之源。痛风急性发作时,湿热壅内阻遏气机,导致郁热在内不得宣泄,故而受累关节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表现。古代医家对“发之”含义作出了诸多阐述,有发汗、涌吐、出血、升阳等意[12]。《伤寒论》中“火郁发之”理论自成体系,根据郁热部位的不同,采用因势利导的法则,在上在表者,开之发之;在里在下者,泻之导之。现代医家认为凡能鼓舞正气、顺应病邪性质,因势利导,给邪出路,助邪外达之法皆是“发之”体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也重于因势利导。急性痛风患者体内湿热壅盛,邪性趋下,当以清泻为“发之”;又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多位于下部,《伤寒论》中提及的“泻之导之”更为适合,故清热利湿方以清利、祛邪下行为主,辅佐温通亦有助邪从下而去之势,乃郁火“发之”的体现[13]。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诸湿》中云:“湿本土气,火热能生土湿。”痛风患者饮食不节制、生活不规律,一方面损伤正气,另一方面体内生痰湿,湿积化热,火热又灼津成湿,湿热互生,故辨证论治施用清利之法为主导,在此法基础上又配伍温通法,发挥内清湿热,外散郁热的综合作用,给伏郁之邪出路,防止湿化热,热又生湿的不良循环。笔者还认为,此“发”除导泻清利之用,还蕴含升发阳气之意,舒阳发散郁热,调畅气机,通畅气血,经络得舒,阳气得伸,故而正气逐渐恢复,痛减肿消。

此外,笔者团队还认为除痛风急性发作时出现的“虎噬”之痛,现代医学中由于炎症引起的疼痛,尤其是关节部位的疼痛,皆可用“火郁发之”理论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故论治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患者,若仅投予寒凉之品,结果导致邪气深伏,热邪未去,寒证已起,以致由急性转为慢性,缠绵难愈。以清热寒凉为主,佐以温通之品,是“火郁发之”这一经典治则指导下的治疗配伍方法,以达到祛除湿热,宣发郁热,内外和调,畅通气血的目的。

2??机制研究

3??验案举隅

二诊:患者1周后复诊,受累关节仍有红肿,程度较前减退,疼痛减轻,活动仍受限,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嘱停用西药。清热利湿方加减调整为:忍冬藤30g,威灵仙15g,醋延胡索10g,土茯苓30g,炒车前子30g,虎杖12g,秦艽10g,炒黄柏12g,炒土鳖虫10g,垂盆草15g,葎草15g,葛根30g,麸炒白术15g,麸泽泻15g,乌梅9g,天葵子12g,独活9g,紫苏叶12g,焦六神曲3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温服,共7剂。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倪伟.?內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44.

[3]谢育和.?痹证学术思想源流的探讨与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4]朱文玲.?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

文档评论(0)

ZC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