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包身工》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内容

包身工

授课人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包身工》这篇文章的深度剖析。文章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上海地区包身工制度下的劳工生活,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文章结构及其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学生将通过对包身工起床、吃饭、工作等场景的分析,掌握如何从多个层面理解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以及如何评价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包身工制度的残酷性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压迫。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反思能力,学会珍惜当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回顾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包身工》,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描写手法,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并能够模仿文章的语言风格进行创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了解包身工制度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分析《包身工》中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真实事件与艺术加工所展现的深刻社会批判。

(2)通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包身工群体的悲惨命运,特别是“芦柴棒”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残酷性与非人性。

(3)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讨包身工制度的根源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确保教室配备投影仪和音响系统,以便播放与《包身工》相关的视频资料和音频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情感。

(2)《包身工》原文。

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包身工》的完整文本,便于他们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

(3)相关历史资料。

收集并整理关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尤其是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历史资料,包括图片、报纸报道和文献记录,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加深学生对课文背景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一个关于残酷剥削和不幸命运的故事。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一种被称为包身工的制度,这种制度被人们形容为人间地狱。(生: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可以简要分享他们的知识)

包身工是指那些失去人身自由和基本人权的人,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生: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惊讶或好奇的表情,甚至提出问题)

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思考1:快速阅读文本,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关键句子。

明确:

①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

②四点半之后,当晨光初显的时候。

③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

④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

(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并齐读一遍,感受时间线索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思考2:根据时间顺序,给文本划分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11)描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并讨论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12—22)描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介绍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第三部分(23—47)描述包身工劳动的情景,揭示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第四部分(48—50)总结全文。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由代表汇报)

三、研读文本

思考1:作者是如何展现包身工群体生活的?

明确:作者通过“面”的描写,即整体性的叙述来呈现包身工的生活。课文从包身工起床、吃粥、进入工厂劳作三个方面描述了她们的整体情景。例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先是凶恶男人的叫骂声,接着是包身工们穿衣、提鞋、小便、胡乱踏在别人身上等行为。这些描写并没有具体刻画某个人物,而是通过整体描绘来表现包身工的生活状态。

(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其理解整体描写的艺术效果)

思考2:精读描写包身工生活的段落,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描述了她们的生活?

明确:

穿着:短衣褪色、湖绿色短衫,裤子无色或有条纹,破烂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步态蹒跚。

饮食:早晚吃粥,中午干饭,食物质量低劣,碎米和豆渣是主要成分。

居住:每间工房仅约9.32平方米,却容纳了十六七个人的全部活动。

行动: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返于工房和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学生逐项讨论并发表意见,教师引导深入分析)

思考3:作者如何描写包身工中“芦柴棒”这一典型人物?

明确:采用点面结合和细节描写的方法,三次提及“芦柴棒”。第一次,通过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