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试卷类型:A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联考卷(一)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的是
A干冰B.石墨C.液氧D.纯碱
2.《尚书·益稷》记载:“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乃粒”指谷物,小麦属于常见谷物,其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A.维生素B.蛋白质C.糖类D.油脂
3.洁厕灵(有效成分为HCl)与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混用后会产生有毒气体Cl?,其原理为:2HCl+NaClO=NaCl+H
A.酸B.碱C.盐D.氧化物
4.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5.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化学与环境: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化学与材料:合金、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D.化学与生活: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6.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
B.‘S”只能表示一个硫原子
C.+x28中x可能大于10
D.KMnO?中“+7”表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点燃铁丝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烧杯,观察现象
D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8.如图1所示,体积为V?的木块漂浮于装有硝酸钾溶液的烧杯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对应的硝酸钾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B.由图2推断温度改变的方式为升温
C.V排增大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增大
D.M点时烧杯底部有硝酸钾固体
9.某同学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为:①向甲中注入稀硫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镁带逐渐减少,乙中有无色气泡;②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倒吸入乙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B.气体X是H?
C.步骤②中溶液倒吸的原因是甲中压强大于4
D.步骤②溶液倒吸后,观察到乙中产生白色沉淀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3分)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我国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
(1)“国和一号”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核电站利用裂变释放能量使水变为水蒸气,此过程中,水分子的(填“间隔”或“大小”)发生改变。
(2)“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平台为我国深水海域油气资源的经济高效开发开拓了新道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3)630兆瓦燃煤机组掺氨发电技术从燃烧源头上减少了煤电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我国燃煤机组源头减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11.(4分)明代《天工开物·甘嗜》篇中记载了古代制糖的方法,以下是其主要生产流程:
(1)用石碾“轧蔗取浆”时发生的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石灰煮糖”时所用的石灰浆是由生石灰加水得到,写出制备石灰浆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涅结糖霜”时,将熬煮后得到黄黑色的糖膏倒入瓦馏中,用黄泥水淋浇,可除去糖膏中的色素,说明黄泥水具有性。
12.(4分)我国提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小汉开启了“低碳行动”项目式学习。
(1)寻“碳”之源。大气中CO?含量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