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刘胡兰读后感200字_读后感_模板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刘胡兰读后感200字_读后感_模板
摘要:刘胡兰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位英勇烈士,她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本文通过阅读《刘胡兰传》,对她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她的革命精神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文章首先概述了刘胡兰的生平,接着分析了她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然后探讨了她的故事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刘胡兰精神的时代价值。本文认为,刘胡兰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胡兰,一位年仅15岁的少女,却以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赞歌。她的故事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温刘胡兰的故事,对于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刘胡兰传》的阅读,深入挖掘刘胡兰的革命精神,探讨其时代价值,以期为当代青年提供精神指引。
第一章刘胡兰生平概述
1.1刘胡兰的出生背景
(1)刘胡兰,原名刘胡兰英,1905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的出生正值中国社会的动荡时期,内忧外患使得她的童年充满了苦难。父亲因参与抗日救亡活动被捕,母亲则因生活所迫外出打工。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刘胡兰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和坚强,她深知生活的艰辛,也深知国家民族的危难。
(2)尽管家境贫寒,刘胡兰却拥有着极高的求知欲。在村子里,她是最早一批加入读书班的学生,努力学习,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在那个年代,女子受教育的机会极为有限,但刘胡兰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才女。她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她后来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
(3)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刘胡兰的家庭和家乡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她的父亲被日军残忍杀害,母亲也因抗日救亡活动被捕。这些惨痛的经历让刘胡兰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而战的信念。她开始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救亡活动,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在革命的道路上,刘胡兰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2刘胡兰的家庭环境
(1)刘胡兰的家庭环境虽然简陋,但充满了浓厚的革命氛围。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刘四德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曾在抗日战争时期秘密从事地下工作。家庭虽不富裕,但父母亲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鼓励刘胡兰和其他孩子们学习知识,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刘胡兰从小就接受了革命的启蒙教育,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
(2)刘胡兰的童年生活虽然艰辛,但她的父母亲始终给予她无尽的关爱和支持。母亲王秀兰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不仅在田间劳作,还要照顾家务和孩子们的生活。尽管生活艰难,王秀兰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确保孩子们能够上学读书。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刘胡兰养成了节俭、勤奋、善良的品格,这些品质在她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教诲,使刘胡兰在困境中成长,坚定了她的革命信念。
(3)刘胡兰的家庭环境虽然艰苦,但她的家庭成员们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刘胡兰的父亲刘四德因参与抗日救亡活动被捕,母亲王秀兰也因同情和支持革命而被敌人追捕。尽管面临重重压力,刘胡兰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对革命的信仰和追求。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刘胡兰不仅学会了面对困境的勇气,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斗争的残酷和艰难。这些经历让她更加珍惜生命,坚定了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决心,也为她后来在革命中的英勇表现奠定了基础。
1.3刘胡兰的革命经历
(1)刘胡兰的革命经历始于她年仅13岁之时。1946年,年仅13岁的刘胡兰被选为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在她的带领下,儿童团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组织儿童们学习军事知识,为革命事业培养后备力量。据统计,在她的影响下,村里共有50多名儿童加入了儿童团,他们积极参与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任务,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1947年,刘胡兰被调到晋绥边区党委工作,担任宣传科干事。在这个岗位上,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积极参与编写宣传材料,深入农村进行革命宣传。在她的努力下,晋绥边区党委的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对革命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很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她的宣传下,晋绥边区共有超过10万群众加入了革命队伍,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3)1948年,刘胡兰调任文水县第六区“抗联”妇女会主任。在这个职位上,她领导妇女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妇女群众支援前线,参与土地改革,维护社会治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