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运用技巧试题.docx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运用技巧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文言文实词与虚词运用技巧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选择题

要求:根据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实词,选出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A.学:学习

B.学:学说

C.学:书籍

D.学:学习的方法

2.岂不遽死哉?(《捕蛇者说》)

A.遽:立刻

B.遽:突然

C.遽:立即

D.遽:马上

3.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登高》)

A.至:到达

B.至:达到

C.至:极致

D.至:至此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A.道:道理

B.道:道路

C.道:方法

D.道:学说

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A.贻:赠送

B.贻:遗留

C.贻:开始

D.贻:停止

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学而》)

A.知:知道

B.知:了解

C.知:懂得

D.知:明白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爱:喜欢

B.爱:疼爱

C.爱:爱戴

D.爱:爱护

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道德经》)

A.威:威严

B.威:威风

C.威:威武

D.威:威势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A.坦荡荡:坦率

B.坦荡荡:坦然

C.坦荡荡:坦白

D.坦荡荡:坦率

10.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A.衣:衣服

B.衣:服装

C.衣:布料

D.衣:装饰

二、选择题

要求:根据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选出词性及意义正确的一项。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A.其:代词,指学者

B.其:语气词,表反问

C.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D.其:介词,表示所属关系

2.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登高》)

A.虽:连词,表示让步

B.虽:副词,表示虽然

C.虽:助词,用于否定句

D.虽:连词,表示转折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A.所:代词,指道

B.所:助词,表示所涉及的事物

C.所:连词,表示并列

D.所:副词,表示程度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A.以:介词,表示手段

B.以:连词,表示结果

C.以:副词,表示目的

D.以:助词,表示强调

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学而》)

A.虽:连词,表示转折

B.虽:副词,表示虽然

C.虽:助词,用于否定句

D.虽:连词,表示让步

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道德经》)

A.则:连词,表示结果

B.则:副词,表示转折

C.则:介词,表示条件

D.则:助词,表示强调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A.坦荡荡:形容词,表示坦然

B.坦荡荡:副词,表示坦率

C.坦荡荡:助词,表示强调

D.坦荡荡:连词,表示并列

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A.岂:副词,表示疑问

B.岂:连词,表示转折

C.岂:助词,用于疑问句

D.岂:副词,表示反问

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论语》)

A.比:介词,表示比较

B.比:连词,表示并列

C.比:副词,表示比较

D.比:助词,表示强调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

A.而:连词,表示转折

B.而:连词,表示递进

C.而:助词,表示转折

D.而:副词,表示转折

四、阅读理解题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之上,其土润泽,树阴翳然,增其邃矣。至酿泉上,则幽暗昏惑,不可知其浅深,予以观之,其下皆若积洼,其上则若窅穴,号为“幽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要求: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实词。

(1)环滁皆山也。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3)其下皆若积洼,其上则若窅穴。

2.翻译下列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其下皆若积洼,其上则若窅穴。

3.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1)环滁皆山也。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虚词。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其下皆若积洼,其上则若窅穴。

5.简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翻译题

要求: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45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