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系列文件精神,制定了“135”
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区域建设“1年普及、3年提升、5年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1年通识、3年专业、5年专家”的培养目标),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工作在示范创建中整体推进、在创新举措中健全机制、在推进五育并举中持续向好。一是阵地从无到有。在市教科院挂牌成立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构建市、县、校“三级管理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遴选32所学校抓点示范,目前投入使用心理健康辅导室(功能室)152个。二是师资从少到多。全市中小学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2422人(专职教师97人),61所学校已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教师。三是管理逐步规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加强重点人群干预,建立“一生一案”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分级分类针对性干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家庭认识存在误区,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缺位。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心理养成的基础作用,淡化了家庭教育
的责任。一是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家庭教育方式或简单粗暴,专制独行、控制支配孩子;或溺爱袒护,娇惯放纵孩子;或不闻不问,放任不管孩子。家长唯分数论英雄,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二是家庭环境不优。亲子、夫妻关系紧张、父母离异、家庭出现突然变故、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关爱等对学生影响较大,诱发孩子沉迷网络,不与外界交往,造成抑郁、焦虑、手机成瘾等心理问题。团市委12355服务热线数据显示,xx年以来,通过热线反映亲子关系问题的占42.11%。三是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就是不听话、叛逆,不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不重视疏导;部分家长又错误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就是“精神病”,存在“病耻感”,不能有效开展治疗,导致心理疾病加重。
(二)学校软硬条件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乏力。一是功能室建设不全。全市有中小学校317所,10.14%的学校没有功能辅导室,而具有完整功能心理辅导室的学校仅占6.37%,心理咨询室尚未达到全覆盖,部分学校心理咨询室、音乐舒缓室存在建而不用、建而他用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不足。全市43.4%的学校没有专职教师,通过培训获得心理健康教
育结业证书的非专业老师占19.1%,大部分专(兼)职教师不具备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三是测评结果不准。各学校依托的心理健康评估机构、使用的评估平台不统一,少数学校评估工作组织不精细,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不准确,无法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精准研判。四是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不一。各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各异,有些学校未能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及体音美课程。
(三)社会总体环境欠优,齐抓共管氛围不浓。一是闭环管理不到位。未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发现不及时;未科学干预轻度心理问题学生,心理疏导不精细;医校协同不够,重度心理问题学生转介不顺畅,诊疗结束后回归受阻。二是家校社协同工作格局尚未形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干预和治疗“一体化”的机制还不健全,教育、卫健、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工作联动不够,整体合力不足。网络监管不力,对未成年人打游戏、打赏主播、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乱象监管不到位。三是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行业审批尚未规范,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组织和人员严重匮乏,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城乡之间服务分配不均。
三、意见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协同应对,系好学生心理健康的
“安全带”。建议:
(一)激发家庭基础作用,优化学生健康“心”环境。一是
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家庭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发放指导手册、线上心理课程、线下心理讲座、家庭教育送课下基层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转变育儿观念,减少认知误区,消除病耻感,提高家长心理知识素养和开展家庭心理教育的能力。二是开展特色活动,激发家庭参与热情。发挥家长学校、班级家长群的作用,丰富家长开放日主题和举办形式,吸引家长参与心理健康交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用好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组织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科普研学等活动,助力家长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切实承担起家庭心理健康责任。三是加强家校沟通,搭建家校共育桥梁。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科室主任及全体班主任为组员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分工及职责,做好全校家庭教育引领工作。畅通线上、线下沟通渠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