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风波苏轼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词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人生际遇。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3.理解词义,背诵全词。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指导朗读,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从容淡定、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词中所蕴藏的人生哲理。(重点)(难点)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迈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誉为“千古词帝”。

题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辙曾经说过,天下文章,他和哥哥苏轼平分秋色,可黄州之后的苏轼,是他远望而不可及的。那么,黄州是一个怎样的所在?苏轼在那里又经历了什么?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操之过急,诗词中难免对变法有微词,被别有用心之人以“非议新法”逮捕入狱。103天,劫后余生的苏轼出狱,1079年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身为政治犯,无权、无薪、无自由。官府把城东一块30亩的荒地借给苏轼耕作。他脱下长衫,换上短褡,劳作之余给自己取了个别号——东坡居士。经历人生低谷的他,不再是那个苏轼,摇身变成了写就千古绝唱《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那个苏东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三个春天,想去黄州西南一个叫沙湖的地方欲买田养老,途中遇雨,因事感怀写就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你的主标题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天气(雨、晴)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苏轼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写作缘由(因为途中遇雨引发感慨而写)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一面对春天突如其来的风雨,这一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二、初读感知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二(1)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2)作者在疾风骤雨中是怎样的一种态度?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大雨、急雨,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吟啸徐行”——从容镇定,泰然自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三(1)竹杖芒鞋真的轻胜马?为什么作者觉得它轻胜马?(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中哪个字最关键?(3)这的风雨单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其他的含意吗?(4)“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刚刚还风急雨骤,现在却斜照相迎,对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四——自然界阴晴变化不定,人生中也是晴雨不定。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五“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苏轼的晴和雨分别对应当时他人生怎样的际遇?晴:少年出名,青年出仕,才动京师。雨:不合时宜,得罪权贵,外放为官,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作者说他要“归去”,那么,他要归向何处呢?六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苏轼“达”时,朝堂之上,反对如火如荼的新法,认为操之过急,对百姓不利,被新党排除出京。十年后,被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招其归来,他又反对废除新法,认为新法确实对百姓有益。密州,百姓倾城随太守;杭州,疏通西湖,筑苏堤,政治清明。苏东坡“穷”时,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贬黄州,把富贵人家看都不看一眼的便宜猪肉吃得津津有味,赐名“东坡肉”;贬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儋州,他说“我本海南民,寄身西蜀州”

再读全词,体悟情感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谈一谈你眼中的苏东坡

苏子何幸!他在人生的风雨中迈入了最高的境界。他的锐气,已经不再是小小的锋芒,而是蕴藏于厚重之中、洋溢于旷达之间的不竭内力。风雨中的吟啸,仕途上的沉浮,无悲无喜,胜败两忘。让我们在人生中,且行且歌。智慧如苏子,高洁如苏子,明达如苏子。

1、背诵本词2、请以“有话想对东坡说”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