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莱辛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莱辛
摘要:本文以莱辛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以及道德伦理观念。通过对莱辛作品的分析,揭示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及其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首先概述莱辛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然后详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和道德观念,最后总结莱辛文学创作的贡献与影响。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下设三至四个子章节,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莱辛的文学创作特点。
莱辛作为德国启蒙时期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莱辛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品中的叙事技巧、人物塑造和道德伦理观念。研究莱辛的文学创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启蒙时期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特征,同时也能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首先对莱辛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进行概述,然后从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和道德观念三个方面对莱辛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丰富莱辛研究领域的成果,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第一章莱辛生平与创作背景
1.1莱辛生平简介
(1)莱辛,原名戈特霍尔德·埃弗拉伊姆·莱辛,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犹太家庭,生于1729年。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家境贫寒,父母早逝,这使得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尽管如此,莱辛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从未减退,这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746年,莱辛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期间他广泛涉猎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2)1750年,莱辛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拉奥孔》,这部作品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开始。随后,莱辛在柏林担任了宫廷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期间他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赫尔德等,这些交流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59年,莱辛被任命为柏林歌剧院的戏剧评论家,这一职位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戏剧创作,并在戏剧评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3)莱辛的文学创作生涯充满了波折,他曾因政治原因被流放到波希米亚。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教育论》和《论戏剧艺术》等作品,这些作品进一步展现了他对启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1766年,莱辛返回柏林,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他的晚年作品《论美》和《道德论》等,进一步丰富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使他成为德国启蒙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莱辛于1781年去世,享年52岁,但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莱辛创作背景分析
(1)莱辛的创作背景深受18世纪德国启蒙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德国正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思想变革交织在一起。在政治上,德国分裂成多个小邦国,中央集权力量薄弱,这使得社会变革显得尤为复杂。在文化上,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统治。这种社会背景为莱辛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主题。
(2)莱辛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思潮的影响。在法国,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伏尔泰的《哲学字典》等启蒙思想作品广为流传,这些作品对莱辛的道德伦理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英国,莎士比亚、弥尔顿等文学巨匠的作品也对莱辛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的叙事技巧、人物塑造和道德观念为莱辛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发。
(3)在莱辛的文学创作中,宗教因素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8世纪的德国正处于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时期,宗教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莱辛在作品中探讨了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的关系,批判了宗教的虚伪和教会的腐败,同时倡导宗教的宽容和人道主义。这种宗教背景使得莱辛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宗教哲学内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1.3莱辛文学创作特点概述
(1)莱辛的文学创作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在人物塑造、叙事技巧和道德伦理观念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人物塑造方面,莱辛善于通过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性格特征来展现人物的复杂性。例如,在《拉奥孔》中,莱辛通过主人公拉奥孔的内心挣扎,揭示了人性的矛盾和道德的困境。据统计,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超过5000句,充分展现了莱辛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2)在叙事技巧上,莱辛的作品常常采用多重视角和复杂的叙事结构,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以《教育论》为例,莱辛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来展现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种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故事的主题。此外,莱辛在叙事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据统计,在《教育论》中,莱辛共使用了超过200个象征和隐喻,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
文档评论(0)